德弈斋【老傅壶说】聊聊紫砂壶的工和韵
前两天和客服聊天,他说一个客户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价格高的壶看着就舒服?”听到我也有点晕,只能慢慢梳理,先要确定一个前提,就是这个价格高,是实在的,从“看壶说话”的角度讲,这个价格是没有壶以外的因素掺杂进来的。有了这个前提,决定壶价的因素就很简单了,就是做工和韵味,普通壶品泥料也能算一个决定因素,但是如果过了3000元,泥料成本也就占不了多少了。
做工和韵味涵盖了很多方面,制作上来讲,每款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制作工具,因为每个细节用到的工具都不一样。这就要求陶手必须要会做工具,进入苑林阁学习,学生都要自己亲手制作工具,有了这个技能,后面才能逐步通过双手,去表达自己。每一个制壶大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门工具。讲个小插曲,一厂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陶手叫做张静,英年早逝,1996年因为一场意外身故。他是圈内公认的高手,他的作品始终是圈内藏家追逐的对象。他去世后,当时同辈分的几个制壶艺人帮他整理遗物,他的制壶工具是很多人没见过的,这些同辈人现在也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了,这个事情是我从后辈人口中听来的,所以不提名字了,也不一定百分百真实,但是可以说明工具对于做壶的重要性。
德弈斋·朱泥鱼化龙
有了趁手的工具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不然就是眼高手低了。这个前提还要眼高,好眼光也不是谁都有的。我和师傅聊天常说,有时候进一家店,看一眼就够了,东西好的基本上都好,不行的一眼望去转身就走。这就是因为人的审美眼光有太大的差异了,对于陶手来讲也是一样。对于泥性的把握,制壶技艺的纯熟,这些都是可以慢慢练习的,但是艺术眼光,需要很多条件,要有先天条件,还要有后天的努力。前几天我非常看好的陶手身价飙升,这个飙升是真实的,因为行家眼里不揉沙子,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就涨起来了。我以前就说过他天生是吃这碗饭的,但是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为了生存,我知道他每天做壶做的多辛苦。没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飞跃。我以前说过,做壶好的人都是又快又好。我知道的人里面,只有高旭峰、戴百乐两个人做壶慢,高旭峰早年有没有做过量,我不清楚,但是以前帮台湾人管理工作室,里面出品的东西都要经手,这样的积累,无疑是一份财富。戴百乐老师早年帮台湾人干活的时候,也是要量的,所以他们只是现在自己创作了,就慢下来了,多数时间花在反复琢磨上了。
德弈斋 · 朱泥鱼化龙
壶在行家眼里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好的作品背后是无法量计的心血和汗水。一件作品看似简单,背后蕴含了陶手大量的付出,用心的东西总会有着不一样的魅力。紫砂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既是茶文化的载体,又承载了陶都宜兴的文化内涵,应该说是陶瓷工艺发展到巅峰时候的产物。所以很难用简单的公式去解释怎样才算一把好壶,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人,而不是枯燥的公式,人的勤劳与智慧造就了这门艺术,所以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其实客户能看出价格高的壶舒服,这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艺术审美能力,我感觉有这样的条件,真的没必要去研究太多技术化的事情,信自己就够了。如果要研究,就真的要像我一样,直接去丁蜀,泡上几年,自己去揣摩,先要弄清楚一把壶怎么从一块矿石演变而来的。有了基础才能逐渐去搭建上层建筑。德弈斋从无到有八年多了,自己开发的、经手的壶品不计其数,有了这个量的积累,看壶自然有点心得了。书归正传,来介绍两个例子吧,这是德弈斋开发壶品过程中的事情,以前写过,这里我重新整理了一下,看过的壶友,不看也罢。
这些年最多的心思是花在壶品上。我始终认为一款壶出来先要自己认可才行,所以一般陶手出样后,我会进行很多调整,以达到我的要求。也常和小伙伴们讲我们做壶,把控的是毫米以内的事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会拿出壶来给大家比对,大家都感觉有些难理解。他们大多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细微的变化,我可以一眼看出来。其实说穿了也不神秘,就是因为看的太多了,量变到质变,加上自己对壶有兴趣。
感谢头条邀请,关于选购紫砂壶首先要看自己的定位,是想选择实用器还是有点内容的升值器或者是收藏器!首先告诉大家一个选购选择多看少买,家里藏壶一定少而精!紫砂壶永远都是为人们物质生活服务的,所以少而精的收藏即不会浪费钱财还会提升质量充盈精神生活!
首先说一下在选购实用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实用器最主要就是紫砂的料子,一定要保证是原矿紫砂,我们知道原矿紫砂透水不透水,冲泡茶叶时候能最大保留茶香,所以实用器料子跟主要,千万不要相信现在的物美价廉一说,紫砂成本有料,工,包装,运费,合理利润如果太过便宜只能是在料和红上做文章,紫砂有素净之美没有泡养过的紫砂壶一定古拙古朴,所以新手小白在远壶时候一定擦亮眼睛再去选购!
二,如果选一把有内涵的升值空间的壶,就要把控料子是基础,工艺是提升其壶的韵味,宜兴紫砂手口相传,传统成型没有捷径可寻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住泥凳日复一日的多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一件好的作品一定是手工艺人花心思精力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在选购时候壶本身的细节就能透出手工的气息!
三,如果选择收藏器皿,那一定要有一双艺术的眼睛,收藏器不仅在工上有一定的创新,在大师的修养上也要德艺双馨!
所以在选购时首先要看自己的定位,多看少买为选择!我是汲老,带你品茶玩壶聊文化!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