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后面怎么说的

最近眼尖,对人教出版社比较敏感的人翻出了八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经典语录中的一段话: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有人说不是“是人”而是“斯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并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事实上九十年代以前的学生,在通行的语文课本中读到的都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而不是“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有人说“于是人也”是1992年后才出现的改动,但也有人拿出了人教版六七十年代编的语文课本来作证,说一直就是“是人”。

同时也有人不示弱,说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语文课本里,关于“斯人”的文本比比皆是,而且很多人都坚信自己没有记错。没有读错,我也支持“斯人”的看法,因为我们以前读的的确是“斯人”而不是“是人”。无论从百度搜索还是打字输入显示的都是“斯人”而不是“是人”!“是人”的指代性已经弱化而近乎消亡。

为什么大家要争论这个词语,我觉得关键是出于对人教出版社的不信任才提出质疑,前不久就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插图丑化儿童的事件让人记忆犹新,毒教材的阴影还在人们心中萦绕,挥之不去,对它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已经不太信任。其实“斯”和“是”都是“这”的意思,用哪个都可以,关键是约定成俗,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不是非彼即此的根本对立。人教出版社的负责人说“斯人”更文气,更让人广泛熟悉,为什么还要改?

中国的古代文献、诗词、小说,由于年代久远,不同的编辑也会有不同的版本,就拿诗词而言,我最近看了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些诗就和教材里的不一样,像杜审言的五律中的“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也可以用“”,还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不同的版本,现在的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而《唐诗选》选的却是: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还有一首很有名的诗就是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中《唐诗选》的版本就是“卢城”,采用了王安石《唐百家诗集》的说法,认为龙城是匈奴的地界,李广是汉人,怎么能成为龙城的飞将?我觉得有些争论可以保留,但不必一棍子打死,说这个对那个错,《唐诗选》就博采众长,转益多师,让人多见识古人用词炼句的智慧和所表现不同意境中的思想感情。

孟子是孔子的后代,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亚圣”,宋代尤其重视孟子的言论,朱熹将他的语录编在《四书》中,后来历代统治者都把他的言论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现在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一些孟子的语录。

孟子的言论是他弟子记录下来的,据《史记》说孟子的言论只有七篇传世,其它四篇是后人所作,所以说孟子的一些语录言论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孟子的那段话关键是思想内容,给人的启迪和教育,而“斯”与“是”只不过是指示代词,如果论文学性“斯”肯定比“是”好,但谁对谁错,我想不必去纠结,就像一些诗词都可以去用一样,但必须考虑通行的版本,大家认可熟知的词句,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然会让大家读起来不舒服,看起来别扭。

我觉得争论是好事,我们不仅又可以重温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至于是“斯”还是“是”如果可以从古籍中找到不同的版本,还是尊重以前大家熟知的版本为好。如果厚“是人”而薄“斯人”就不应该。

人教版确实各版都是“是”,我是70后,有这个记忆,而且我也恰是一个初中语文老师。人们有“斯人”的印象,可能与伟人曾引用过“斯人”的版本,故那时社会上好多人都说“斯人”,说不定有很多教师也受到影响。所以“斯人”版本在社会上本就很流行,也影响到后人的记忆或者说习惯,因此很多人记得是“斯人”版本是可以理解的。

我曾记得读高中时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有一个人物,说“斯人”,觉得很有文味,所以我也常就“斯人”而舍“是人”。

关于孟子的文章的历代典籍中最经典的著作就是《孟子注疏》(汉朝赵歧注、宋朝孙奭疏)、《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等,这些版本都是“是”,所以人教版用“是”,是有依据的。当然,用“斯”也没错,因为意思一样;历代文献也有用“斯”的;还有社会上流行用“斯”。其实无论“斯人”还是“是人”,都没有意义上的差别。

有些网友说人教社遮掩错误,就有点过了,这个是有据可查的。普通人可能用的课本已丢失,但出版社是有以前的课本的,是可以查的,且二者意义在这里无差别,也无遮掩的必要。

有些网友贴出图片,显示是“斯人”,以证明人教社说谎。但认真观察,就发现其实是教辅书,并非人教版课本。人教版课本与教辅资料不能混为一谈,不能因为教辅是这样而推断课本也是这样,课本要严肃得多。

有些网友贴出图片,显示古代典籍有“斯人”,所以“是人”是错误的,仔细观察,其实不少的图片是引用孟子的话,较多的是元代王恽的《秋涧集》。引用与原文有误差,这是正常的。还有的网友贴出其他教材,如思品课里有引用孟子的话是“斯人”的图片,以证明人教社自相矛盾,或者编审不严谨。要指出的是,引用的文段和作为课文的文段显然不能相提并论,且古代文献仍然有“斯人”版本,且意义没有差别,所以作为引用的文段,有“斯人”,也无不可。

当然,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有无“斯人”用法,不在这里讨论。因本人只了解人教版。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12715.html

(0)
上一篇 2023-01-14 13:46
下一篇 2023-01-14 13:56

相关推荐

  • 杨绛经典语录,能让人内心平静

    杨绛和钱钟书旷世爱情被世人广为传颂,他们一起经历了爱的绚烂,又经得起流年平淡。钱钟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本名杨季康,中国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 经典语录27句,句句蕴含哲理,直击人心

    经典语录27句,句句蕴含哲理,直击人心 一、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量身定制的。现在因你而生,未来因你而来。认真对待现在,就是给未来最好的安排。 二、如果你的生活已处于低谷,那就大胆…

  • 睡前思考的话46句(睡前思考一段话句句精辟)

    淡看人间事,潇洒天地间。再幸福的人生也有缺憾,再凄凉的人生都有幸福。潇洒的人生,要学会淡看缺憾,随缘而动。所谓随缘,就是尽人事而听天命。有随缘的心态,才能看淡失去,而把精力放到你可…

  • 孕妇每天必做的几件事,孕妇每日必做的事情

    1.思考清楚以后的职业规划,改变30岁后生活的轨迹。 2.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因为不想让孩子重走自己的原生家庭环境和童年时光。 3.其他的就是吃吃喝喝睡睡,适当运动,给自己一个美丽的…

  • 如何看待炉石的sol君,炉石怎么看sol君

    吾王,鄂西宜昌人,姓索氏,字尔。人传其本名苏昊,此不可考,蛮夷称之sol。父亦不可考,母曰饲养员。其先饲养员产王于三次元,时逢东洋文化传入,电视、网络遍及各地。王遂入坑,而弗自拔,…

  • 如何保持释然(释然怎么保持)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循环规律及自然归宿!也是从优胜劣汰的不断进化而来的,所谓的万般都是命,其中也是要靠拼搏才能衡延下来的! 因而人是属于智慧型的高级物种,它完全不同于其它物种…

  • 如何评价李安,如何评价李安澜

    评价李安的话,那么这一次上映的《双子杀手》可以让我们看到:不服输的李安,用电影再次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人生的可能性。不得不说,李安在华语影坛之中是最受人尊重和关注的导演之一,李安是好莱…

  • 生活重要还是工作重要的问题

    其实,工作与生活是个辩证的关系,这两个是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块,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效果,一直以来,在众多优秀的前辈看来,努力、甚至拼命工作都是上进后来者的必备素质,我想这也是导致现代…

  • 悟空浏览器赚钱怎么样

    很高兴能够解答您的问题 收到系统开通收益权益的通知。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对一些优质的创作者,平台会自动给其开通收益,没有强开一说。最新的规则是,自5月8日起,凡是粉丝在10000以上…

  • 易中天与王立群相比,易中天和王立群哪个大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下,很难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标准去评断,熟高熟低,我们只能据个人喜欢而定了,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接下来,谈谈二人的情况:首先,说下易中天,其人初登百家讲坛…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