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接着忽悠……非把自己忽悠瘸了不可!
题主的“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前两句是明末爱国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的两个章节,分别是《长兵短用说篇》和《短兵长用说篇》的内容。
而两句的“高兵底用,低兵高用”则不可考,可以说是后来人的附会和杜撰了。
!!!但!!!
对于先辈英雄这样说是有点不敬的,先道个歉。
虽然蒋介石称《纪效新书》为《孙子兵法》之后中国最好的兵书。这里不由就要问了好书在手你咋还败得那么惨呢?
从实质上来说,中国真正的优秀的军事著作其实都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之后出的。甚至再推进一点则是咱们建国以后的各种著作。在现代军事之前中国的兵法多为玄幻之说。
这里就有人得说了,那为啥西点军校要学《孙子兵法》?这是得辟谣的内容了。西点军校的确有《孙子兵法》的研究工作,不过那是在西点军校的历史学院里面当知一般的史书进行研究的,并不是每个西点军校的学生必学的内容。
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江亿恩的《美国孙子研究》一文中介绍说,在西点,有两门研究孙子的课程。这两门课都是在历史系讲授的。一门课是“亚洲战争史”,孙子主要是作为考察古代中国战争情况的一种分析来源。这门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拉尔夫·索耶的译本,与别的译本相比这个译本提供了关于战国时期武器和战术的信息。可以说,《孙子兵法》并没有被看作为一本战争史书,而是被看作为战争哲学。
这门课研究的主题是:孙子知道什么是胜利吗?换句话说,《孙子兵法》论述了如何取得胜利的许多方面,同时书中为什么又有大量的关于军队和国家会被打败的论述。这门课程更多强调的是中国与西方战争观念的相似性。
第二门课程是“战争与战争理论”。这门课程有关孙子的部分也使用索耶尔的译本,系统分析了孙子作为全球军事理论体系中的一员。课程的主题强调理论家对战争性质的认识,进攻与防御力量的比例,以及军事战斗中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比例。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西点军校必读,那只是书商为了多卖书多赚钱杜撰出来的营销话语而已。
对于《纪效新书》中的《长兵短用说篇》和《短兵长用说篇》我们不妨看看原文:
夫长器必短用,何则?长枪架手易老,若不知短用之法,一发不中,或中不在吃紧处,被他短兵一入,收退不及,便为长所误,即与赤手同矣,须是兼身步齐进。其单手一枪,此谓之孤注,此杨家枪之弊也,学者为所误甚多。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彼器不得交在我枪身内,彼自不敢轻进;我手中枪就退至一尺馀,尚可戳人,与短兵功用同矣,此用长以短之秘也。至若弓箭火器,皆长兵也,力可至百步者,五十步而后发;力可至五十步者,二十五步而后发,此亦长兵短用之法也。长则谓之势险,短则谓之节短,万殊一理。
这就是《长兵短用说篇》其实就是教人怎么用长枪而已,“其短用法,须手步俱要合一,一发不中,缓则用步法退出,急则用手法缩出枪捍。”通篇其实就是一个主题思想:用长枪的时候两手拿着,刺出的时候悠着点。
而《短兵长用说篇》的臆断和故作神秘就更多了。例如:“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大伙知道是说啥吗?不知道吧?但是像不像金庸的武侠口诀呢?
不客气的说,由于咱们的文化,注重阴阳五行之说,很多的东西都会往往牵强附会一下,以至于各种兵书也是如此,对于《纪效新书》还算是不错的了。甚至有的兵书还写着“顺天则战成”,你顺应天意则战争中就能获胜,那完全搞精神文明建设好了,做什么军事研究啊。
戚继光能成为中华名将,其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对战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能够在战斗过程中审时度世。自己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并且得到了军民和朝廷的拥护爱戴。但一名名将就能写出一本军事理论著作吗?真不一定!不信大家就找找《纪效新书》自己看一看再做评价。
“长兵短用,短兵长用,高兵低用,低兵高用” 这就是纯忽悠!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