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治国的思想有哪些内容(孔子主张以什么治国思想)

一、政者正也

孔子治国的根本理念,是一个“正”字。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当时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君臣父子的关系遭破坏,天子大权旁落,不再能号令天下;诸侯国扩张势力,相互争夺;大夫僭越专权,陪臣执国命;子弒父,弟弒兄的事层出不穷。正名,就是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的;就是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使社会秩序归于正常。这也是孔子的基本目标。

二、为政以德

正名,恢复社会秩序正常,关键在正人。为达到“正”的目标,孔子主张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治国理政是依仗强力还是德教?是当是当时对立的治国主张。孔子用“免而无耻”与“有耻且格”八个字概括说明法制刑政与道德礼教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法制刑政依靠的是强制,它的作用是惩罚犯罪,使人不敢做坏事,却不能使人为善;道德礼教依靠的是教育和自觉,它的作用是使人知耻,不愿做坏事,预防犯罪。通过这样比较,他论证了“为政以德”的正确和必要,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础,把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在人们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恃德不恃力,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传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概括说明。道之以德是提高其道德自觉,齐之以礼是规范其言行举止。德是礼的内在的精神基础,礼是德的外在表现和落实。德是灵魂,礼是形式。德和礼是统一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二者的结合、统一,构成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正人中又有两方面:正人和正己。“正人先正己”。不只是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首先是要求在位者自身要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对百姓的教育是重要的,但身教重于言教;在位者不能以身作则,对百姓的教育就不会有效。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三、庶、富、教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这是孔子的政治纲领,第一要使人口增长,第二使人们富裕,第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在当时,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物产匮乏的情况下,要富国强兵,抵御外来的侵犯,首先要增长人口,有足够的数量。这是一切有见识的政治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墨子说: “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 他提出的富、众、治三点,前两点与孔子所说富、庶相同,不同的是后面这一点,一个主张教,一个主张治。 在富和教的关系上,富在教之前,先富后教。《论语》里孔子对这一点没有进一步作具体的发挥。

但是《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谈到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国遇到灾荒,国家的财政出现问题。哀公问有若怎么办?有若建议把田赋制度改一下,从征收二分之一的赋税改为收十分之一。哀公说,现在我都不够用,怎么你还要我减少到十分之一呢?有若解答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如果老百姓富足了,你国君就不用发愁;如果百姓都不够用,你从哪里去征收呢?有子是着眼于让百姓能够富裕。民富国强,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只有百姓富足了,国家才能富强。

四、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粮食很充足,或者经济很发达;足兵,有充足的军备;还有就是老百姓对国家或者对政府的信任。有这两条,百姓就信任政府了。如果迫不得已,三者必须去掉其一,先去哪条呢?孔子说去兵。如果迫不得已在剩下的足食和民信这两条中还要去一条,去哪个呢?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是一定要保持民信;如果人民对国家没有信任,国家是不能立足的。

“民无信不立”,“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的巩固,最重要的不是靠足兵,国防和军事;也不是靠足食,经济的发展;而是靠民心,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这个道理,已经为古今中外全部历史所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一切当权者必须时刻牢记在心,不可须臾忽视和忘却的。

孔子“政者正也”,“为政以德”,“”庶、富、教“,”民无信不立“的思想,反映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念:为政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稳定,百姓的安定富足;治国的实质不是管制,更不是镇压,而是”正“;治国的手段主要不是强制,而是教化,恃德不恃力;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稳固,基础在人,在民心,不在物。这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立足于人的完善的思想。它从人出发,为了人的完善;又依靠人的完善,把治国平天下的希望建立在人们”有耻且格“的基础之上。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这也是整个儒学的核心思想;全部儒学,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在于人的提高和完善。(参考钱逊:孔子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理念)

孔子治过国。《史记孔子世家》: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 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以之以归。

孔子执政,立即诛杀乱政者少正卯,三个月即见成效。

孔子执政,喜形于色,这也是他倒霉的原因,虽然有政绩,但得罪了人,特别是国君,中了齐国的美人计,不理朝政,孔子失去了国君的支持,干不下去了,辞官而别。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继续推销他的治国方针,可惜无一国君录用他来治理国家。

孔子不是没治国能力,而是他的治国方针,已不适应当时的形势。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8484.html

(0)
上一篇 2023-01-04 12:20
下一篇 2023-01-04 12:36

相关推荐

  • 如何评价孟非主持水平

    据说:想知道一个人什么样,看他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 郭德纲:我只有这么一个朋友!网友:不是于谦? 论郭德纲现在的名气,想和郭德纲攀上关系成为朋友的人应是遍布满天下,和郭德纲相熟的人…

  • 什么最让你心动(送女人什么礼物最让女人心动)

    在我最难受最无助的时候,老公给了我一个吻。让我淬不及防,怦然心动。 这事追随到两年前,我刚做完人流手术,很不幸的伤口感染了发起了高烧,通过吃药打试管针都没有效果,依然还是反复高烧,…

  • 老祖宗杠精的说说

    (一)师友问题里列了九条"杠精"语录,不一一作答,简要慨括; (二)对于老祖宗的"杆精"语录,本人曾经有段时间也很纠结,老祖宗:你到底要我怎么做啊?"奋斗""拼搏"你说是争名逐利,…

  • 吴孟达的搞笑经典台词

    吴孟达个人简介 吴孟达演艺历程 吴孟达获奖记录 中文名:吴孟达 外文名:Ng Man Tat 别 名:达叔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厦门 职 业:演员 星 座:摩羯…

  • 我们的爱经典台词语录

    我们的爱经典台词  那天晚上我喝多了,完全喝多了,我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了 你不用紧张,我已经说过了,这可能是我们吃过的最后一顿饭了,你只要推开门,走出去就可以了。 你不用管…

  • 社会小伙经典语录:社会澎湃小伙经典语录

    上课时间是用来睡觉的,午休时间是用来泡妞的,考试时间是用来作弊的,早晨嘛,是他妈用来写作业的。 男子汉,大丈夫,只有站着死,而没有跪着生的。让我一个人逃生,那不可能,要死,我也要和…

  • 百经之首是哪部著作

    百经之首,又称群经之首,儒家认为百经之首为《易经》,佛家认为是《心经》。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现在一般指周易,其实真实作者不知,一般人认为是周文王所作。分为经,传两…

  • 能推荐几首你喜欢的2pac的歌曲吗

    老规矩,解答问题之前先普及一下知识点。 Tupac或是2Pac,中文翻译是图派克,美国说唱歌手,殿堂级巨星,现象级歌手,话题性十足,嘻哈文化的符号之一。25岁时,被枪杀!后被歌迷和…

  • 貂蝉怎么玩(貂蝉怎么玩才能玩到好)

    王者玩到现在,对游戏的理解比一两年前写这个答案时要深得多,我深感路人局输赢每个位置的意识比技术重要得多,并且我觉得玩好貂蝉也并不需要什么大神级别的技术,这是我最大的改观,当然说这些…

  • 金岳霖是个什么性情的人

             金岳霖生于1896年(逝于1984年);比梁思成大了6岁,比林徽因大了9岁。 他是湖南长沙人,哲学家、逻辑学家;清华30年代的校刊上,关于金岳霖,有这样一段描写:…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