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死亡,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人的一生带着面具而生,背着枷锁而行。人将死时,一切都归于虚无,“死去元知万事空”,荣华富贵抛弃了,枷锁和面具也抛弃了,这一刻,往往会说出一些真实的话来。死时最见人的性格。
楚庄王熊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一鸣惊人,称霸中原。
楚庄王临死前嘱托群臣“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仁者之言也!一生致力于争霸,最终却否定了自己。
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开创四百年大汉。
刘邦晚年抱病平定英布叛乱,被流矢击中。回到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刘邦剧照
汉武帝刘彻,一生穷兵黩武,开疆拓土。
临死之前,对自己的好大喜功深感后悔,下了古今帝王中最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刘彻剧照
魏武帝曹操,剪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枭雄。
临死前召见群臣“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卿等宜辅佐之。”,又嘱咐诸妻妾“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奔波一生,百折不饶。
临终前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又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皇帝中前明后暗的代表。
当叛将侯景攻入皇宫之际,问部将“犹可一战乎?”,属下回答“不可”,梁武帝叹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隋炀帝杨广,虽雄才大略,却频繁发动战争,滥用民力,引发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皇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绝世英主。
临终前承认“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李世民剧照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临死前只留下十一个字“去帝号,归本宫,叶落归根也”,还政于李氏,和高宗合葬,只许为她立碑,不许立传。这“无字碑”,是无奈,是洒脱,还是另有玄机,任世人评说。
武则天剧照
唐末枭雄李克用,与朱温相持了一生,终于谁也奈何不了谁。
临终前以三支箭赐儿子李存勖,遗言说:“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将死都不忘复仇。李存勖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然后就失去了目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恢弘事业,制定作战方略,联宋灭金。
以权术治天下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遗诏“朕以宗人入继大统,本惟敬天助民是务,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迷信方士,土木岁兴,既违成宪,亦负初心。每思惟增愧恨。”
嘉靖皇帝剧照
正德皇帝朱厚照,玩了一辈子临死前终于说了一句正经话
“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明武宗画像
崇祯皇帝朱由检,历史罕见的勤政帝王,节俭自律,然刚愎自用,急躁多疑。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最后自缢于景山,袍服上所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哪个人物的遗言触动了你,在评论区留言吧!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