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简短,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我看人民的名义,首先是一部职场语言教科书,职场上说话太重要了。

职场做事学李达康,职场说话学陈岩石,五种话不能说,伤人害己!

原创 职场火锅 2017-04-15 22:26

职场上说话是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与社会上的和生活中的说话模式绝对不一样。一部《人民的名义》,也是一部职场语言教科书。

职场上,说话恰如其分、滴水不漏的,首当其冲属高育良。高育良向沙瑞金汇报工作,语气平和、波澜不惊、语调谦顺、没有套话,让沙瑞金很满意。

其次,是陈岩石,你看他不像李达康等人远远地喊话,而是走到工人群众中,以情动人,以德服人,推土机、汽油弹解决不了的难题,被陈老几句话摆平了。

职场上,说话是一门艺术,让人高兴是本事

再次,是沙瑞金,你看他一句“用自己老骨头当火把”,简直就是职场徐志摩啊。第四,算上李达康吧,全集中就一句亮点,就是捧沙瑞金“用骨头当火把,您这句说得深刻啊”。

像陆亦可那类职场嘴炮,真是不分场合、有啥说啥,一点不考虑对方感受,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情面,有时候让事情变成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的负面结果。祁同伟急功近利、心思太重,但说话水平一点也不高,经常被高育良批评。

职场说话,绝对是一场修行,绝对是一种艺术,绝对是一生的修炼。如果你说话水平不高,就要尽量不说、少说,千万别嘴贱,说出去的话,就像砸进木板里的钉子,即使钉子拔出来了,但裂痕永远不能复原。

职场上,说话得体,让双方都舒服

一是坚决不说恶语。职场上,恶语就像暗箭,伤人伤得最狠。恶语往往是暴怒之下的失控行为,其实也是职场自控力薄弱的表现。职场人士在生气时候不要说话,防止有些气话不经大脑脱出而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忍十秒钟,等大脑皮层的发怒激素降一降再开口。如果还怒气未消,不如先回办公室呆一会儿,再把那个人叫进来。记住,语言的份量,绝对不是体现在说话的狠劲上。

二是坚决不说谗言。职场上,小人谗言是大家最鄙视、最痛恨的。历史上,皇帝都是一言堂,握有生杀大权,旁边的太监、近臣容易进谗言,经常让皇帝错杀忠臣。当忠臣占上风时,往往发生“清君侧”。所以,向职场上司进谗言,害人害己,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作为下属,与上司说话就事论事,不扯是非。作为上司,不要相信自己的胸怀有多大,坚持耳根子要硬,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听,不听不知道,才不会心动。

三是坚决不说大话。职场上,那些口大气粗、大话连篇的人,往往都是草皮囊,这是千年历史证明的大概率事件。比如,北京出租车司机说话口气都很大,开口都是二环里面的事儿,所以成为全世界的一道笑话。在职场上,爱夸海口,爱吹牛皮,拍得胸脯啪啪响的人,往往给人不靠谱的感觉,尽管这个人也可能还真有点本事,但是在职场印象中已经降低了几个层次。

职场上,说话令人愉悦,是一种职业优势

四是坚决不说假话。职场不是情场,男人哄哄女人,女人逗逗男人,那都是打情骂俏。职场也不是生活,撒一点善意的谎言,往往是一种美德。在职场上,撒谎说假话是原则性问题,是职场一大忌讳。比如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向上司汇报情况,最好如实汇报,勇于担责,任何假话都瞒不长久也瞒不住的,一旦假话败露,一定会失去信任,失去信任的损失远远大于当时承担责任的损失。

五是坚决不说秘话。职场上,口风严、嘴巴紧是一项竞争优势很明显的职场德行,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身边人员,还有就是人事、内控、核心技术管理人员等涉及企业机密的岗位人员。无论是聊天,还是酒后,嘴上把门是首要的任务。主要领导的隐私、行程安排、机要文件,等等,绝对不能泄露一个半字,否则违反职业道德。公司商业秘密、技术专利、重要文件,那是打死也不能说的。很多优秀的职场人士都是栽在酒后“吐真言”上面了,有的在职业晋升上付出了代价,有的直接受到了法律惩罚。

这是一部反腐剧,也是近几年来比较有深度有高度的一部剧,这部剧把反腐的矛头指向了一个副国级的高官,就足以看出了这部剧的重量了。

但是从反腐的实际情况上看,这部剧在描述高层上面的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的,还是比较含蓄的,只把重点的矛头指向了以祁同伟为主的厅级干部周围,只不过到了最后才把副省级的高副书记带了出来,也只能是在全剧中串上了那个副国级的那条线,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腐败问题的严重性的,和反腐问题的重要性。

观后感是什么?只能简单的说,腐败严重,腐败危险,必须反腐,决不手软!

有了这部〖人民的名义〗反腐剧的出演,下一部的反腐剧的尺度、力度、高度,深度讲会更深更广,我们也盼着更好的反腐剧出现在荧屏上。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yulu/2588.html

(0)
上一篇 2022-12-22 14:21
下一篇 2022-12-22 14: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