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test备考句子

备考:语句的扩展

[知识清单]

一、语句的扩展的原则

语句的扩展有三个主要原则:一是合理性原则,即扩展后的语句要合乎情理,合乎语境;二是意蕴性原则,扩展后的语句要有意蕴,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三是创造性原则,即要通过大胆的想象、联想,更形象、深入地表达原句的基本内容。

二、高考考查的基本形式

1.串词成句型

该题型往往是提供几个词语,要求考生把这些词语有效地联系起来,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某个道理。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目要求,弄懂词义,探究词语特点及词语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扩展点。

2.诗句素描型

该题型是提供诗句——古诗句或现代诗句,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对题目中所给诗句进行扩写。简单地说,就是把诗句改写成散文。当然,原诗句的主旨、意境、格调一般不能改变,要展开合理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此类题目以扩写写景诗句居多。

3.句意丰富型

该题型就是把一个相对简单的句子扩展为相对复杂的句子(或含意丰富的一段话)。一般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定、状、补)或运用修辞方法等,使之具体生动、内容充实。一般或在句子的成分上添枝加叶,或在所给句子外扩展。

4.续写拓展型

该题型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表意符合语境,前后一致,使之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所提供的文句(或文段)的语脉,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5.中心拓展型

该题型是围绕提供的中心意思或某个话题写一段话。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中心话题,明确扩展方向。其次要注意厘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典题导学]

题型一 串词成句型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提供几个词语,要求考生把这些词语有效地联系起来,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某个道理。考查考生的联想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1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个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示例】 初冬时节,银杏树经霜的黄叶在秋风中凋零,吟唱着飘向大地。一阵疾风骤雨过后,银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如剑直指苍穹。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扩展”“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根据所给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个具体的语境进行描写。除此,还必须搞清楚四个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初冬”点明季节,“疾风骤雨”是“银杏树叶”“凋零”的原因。在描写过程中,必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题型二 诗句素描型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提供诗句,要求考生对题目中所给诗句进行扩写。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2 [2010·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我在那东篱下采摘着那些盛开的、洋溢清香的菊花,心情豁然开朗,久久沉浸其中,徜徉着不愿离去,猛地一抬头,看见薄雾笼罩的南山,连绵起伏,连绵的山峦如同一幅泼墨的写意画,那般肃穆,那般清爽,那般开阔。

【解析】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理解诗句含意。其次要抓住扩写点,进行合理想象。本题要抓住四点进行描写:一要注意南山之景;二要表达诗人悠然之情;三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进行生动描写;四要在100字以内。

题型三 句意丰富型

【题型分析】 该题型就是把一个相对简单的句子扩展为相对复杂的句子(或含意丰富的一段话)。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3 [2013·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我们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解析】 首先要分析《春暖花开》歌词的内涵,再根据要求,寻找扩展点,进行合理想象。这里的“风”是指“春天的风”,“我和天空的对白”应是在春风的吹拂这个特定场景下进行的,“对白”的内容应是“幸福与我们同在”。可想象春风吹拂下“我和天空对白”的场景,再进行细致描绘。

题型四 续写拓展型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4 [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次,妈妈忽见阿必一脸狼狈相,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她装作若无其事,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囫囵着跌下来”,用语是幼稚的创造,意思却很明显,就是整个人从楼上滚下来了。问她跌了多远,滚下多少级楼梯,她也说不清。她那时才两岁多,还不大会说,也许当时惊魂未定,自己也不知道滚了多远。

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把热毛巾,她两脚急促地逃跑,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她哭着洗了脸。

(节选自杨绛《记杨必》)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乖乖地闭上眼,一动都不动,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以为她已入睡,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喜旦娄》。”原来她一直在品评,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阿必觉得我太凶了,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过好一会儿才睁眼。

【解析】 解此题,要紧扣阿必“不肯睡觉”,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具体语境。阿必“才两岁多”“是个乖孩子”,描写阿必“不肯睡觉”,要着重描写其动作、语言,体现人物天真、可爱等特点,且要符合生活逻辑。

题型五 中心拓展型

【题型分析】 该题型是围绕提供的中心意思或某个话题写一段话。考查考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例5 [2016·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拖延症就像星星之火,如果不及时扑灭,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获得成功的机会。

【解析】 先审清题意,把握中心词“拖延症的危害”,再从题干中找出其“危害”是“后果不良”这一扩展点,陈述其危害时要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且要注意字数限制。

[解题指津]

1.审清题目要求

①审清语境要求,语境往往明示或暗示扩展方向;②审清“提示”或“要求”,弄清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字数要求等。

2.探寻文句扩展基点

找准扩展基点是语句扩展的关键,不同题型扩展基点不一样:有的是重点词语及词语之间的关系暗示了扩展点(如:串词成句型、句意丰富型),有的是所提供的文句或文段的语脉暗示了扩展点(诗句素描型、续写拓展型、中心拓展型)。

3.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联想与想象时,扩展要符合情理、主旨意境、色彩、格调、修辞等要求。

4.运用多种手法,增强意蕴

要善于运用修辞,创设情境,描写细节场景,渲染氛围,增强文句的意蕴。

5.掌握语句的扩展的技巧

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④重组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按特定的要求重新加以组合;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

6.检查分析,完善答案

仔细审读扩展后的文句,检查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前后是否照应、是否符合事理、语言是否通顺等。

[即学即练]

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90个字)

乡野  秋天  浓墨重彩  渲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秋天的乡野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动人。西天的一抹晚霞在天幕上肆意地挥洒,将寂寞的苍穹渲染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如此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行色匆匆的旅人忍不住停下脚步,久久凝望。

【解析】 解此题,第一步,分析给出的词语的特点。第二步,把这几个词语组成句子。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第二步中组成的句子丰富起来。创设一种情境,恰当地表达一个主题。

2.发挥联想和想象,把下面两句诗改写成一段以描写为主的散文化文字。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50个字。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在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犹如神仙妃子,意态娴静潇洒;远处蔚然深秀的密林中,几只黄鹂在唱和着,歌声婉转动听,宛然一场民歌大赛。

【解析】 首先要理解诗句内涵,两句诗描写的是夏日之景,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此景,注意用语要生动形象。

3.[2013·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丢失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解析】 审清题干,明确扩展要求,围绕中心话题扩展。提供的首句即语段的观点,紧紧围绕观点展开。注意修辞方法的要求。

4.[2015·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其中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示例】 女娲于是下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天的裂痕补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最后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苦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

【解析】 补写时应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景:上文是女娲补天的原因,下文是女娲补天的结果。要补写的部分应是女娲补天的过程。表述时,语言表达要连贯得体,与上下文风格一致,注意字数限制,想象合理。此外,还须注意题干中“有创意地补写”这一要求,不能平铺直叙,简单介绍。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来源)好文章必须来自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写别人没有写或不能写的东西。 (作用)好文章不仅可以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解析】 从来源来看,好文章一般来自生活的,来自内心的真情才会感人。从作用方面来谈,要写出好文章的启发作用,使读者得到美感,受到教益。

本文来自用户发表,不代表空兰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onglan.com/juzi/3532.html

(0)
上一篇 2022-12-24 10:13
下一篇 2022-12-24 10: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